繼《2025上半年,谷雨賣贏了赫蓮娜》一文,我們分析了2025上半年抖音TOP品牌的格局后,本文以“2025上半年GMV破億美妝商品”為樣本,剖析什么樣的產品在抖音上好賣,以及這些產品透露的真實消費趨勢有哪些。
(注:一個商品的GMV指一個單鏈接的GMV,而非該產品整體GMV。本文數據僅供參考。)
以2025上半年的破億商品,環比2024下半年、同比2024上半年的破億商品,我們發現了抖音美妝在近一年半時間內,發生的一些重要的變化:
多個細分賽道首次涌現了億級商品鏈接——這意味著在一些具體的品類里,仍有品牌挖掘到了增量。
“品牌”和“白牌”兵分兩路,牢牢抓住自己的擅長品類——既沒有品牌力又沒有另類玩法的品牌,或許更難了。
在抗衰/美白這類看似飽和競爭的功效下,仍有一些出人意料的品牌跑出圈——它們或是產品形態創新,或是發現了某種還未被充分模仿的銷售“套路”。
具體數據分析如下:
破億商品數同比增長78%
防曬/涂抹面膜等8個品類仍有機會
64個商品鏈接破億,同比增加28個
2025上半年,共有64個商品鏈接GMV破億。環比2024年下半年的51個,增加了13個(環比增長25%);同比2024年上半年的36個,增加了28個(同比增長78%)。
也就是說,以半年為單位來看,抖音上破億的商品鏈接仍在穩步遞增,打入TOP商品陣營的品類、品牌仍在增加。
美容護膚連續3個半年度,破億商品數占比70%以上
2025上半年、2024下半年、2024上半年,美容護膚破億商品鏈接的數量,分別是48、36、28個,占相對應周期內破億商品數的比例,分別是75%、70.6%、77.8%。
其中,又以面部護理套裝占比最多。3個周期內,破億面部護理套裝商品占比,分別是32.8%、29.4%、36.1%。
8個細分賽道,近3個半年度內首次出現破億商品
這8個賽道,分別是防曬霜、涂抹面膜、定妝噴霧、粉餅、美容工具、電子美容儀、粉狀精華、面部精油/純露。
防曬霜商品涉及的品牌,是巴黎歐萊雅、美康粉黛,分別主打抗老級防曬、水感美白防曬;
涂抹面膜商品涉及的品牌是C咖、ELL,它們分別主打祛黃提亮、祛黑頭痘痘的賣點;
定妝噴霧、粉餅、美容工具、電子美容儀、粉狀精華、面部精油/純露幾個類目涉及的品牌分別是BABI、花西子、名塑、慕蘇、必揚、馥郁滿鋪。
16個品牌連續3個半年度,坐擁破億單鏈接
這16個品牌分別是韓束、自然堂、后、谷雨、造物者、BUV、DPDP、ELL、雅詩蘭黛、赫蓮娜、歐萊雅、丸美、珀萊雅、優沃朵、三資堂、原生密碼。
從品牌類型上來看,要么是綜合實力較強的國貨“品牌”,要么是知名外資大牌,要么是在細分類目穩居TOP3的抖品牌。
其中,韓束的破億商品最多,2025年上半年達到了6個。涉及的商品包括2個紅蠻腰套盒鏈接、2個白蠻腰套盒鏈接、1個377次拋精華鏈接、1個男士護膚套盒鏈接。今年,韓束在男士賽道的突破值得關注(詳見《抖音美妝第一,不動聲色吞掉這個賽道20%份額》)。
12個品牌近3個半年度,首次商品單鏈接破億
這12個品牌分別是馥郁滿鋪、BABI、必揚、珂拉琪、EIIO、花西子、海藍之謎、美康粉黛、慕蘇、SK-II、肌侶、名塑。
這里面,有部分品牌是因為深度綁定了現象級主播,獲得了銷量攀升。比如,馥郁滿鋪、肌侶2025上半年最大的銷售來源均是韋雪。也有品牌靠著“創始人IP”突飛猛進,如必揚,其創始人人設是“清華大學本碩護膚品行業從業近10年”。
嬌潤泉從坐擁4個破億商品,到“查無此牌”
2024年上半年,嬌潤泉以4個破億鏈接,成為破億商品數最多的品牌,甚至超過抖音美妝第一韓束擁有的億級商品鏈接。包含1個氨基酸洗面奶商品鏈接、2個3D二裂酵母次拋精華商品鏈接、1個黑源力面霜商品鏈接。
不過,由于小楊哥事件的影響,與品牌深度綁定的達人瘋狂小楊哥、七老板等退出主流視野,從2024年下半年開始,嬌潤泉的商品就已不在破億行列。
核心品類(面護套裝/精華等),品牌主導 邊緣品類(面膜/潔面等),白牌主攻 面護套裝:TOP商品所屬品牌已趨于穩定,百雀羚成“黑馬”
結合近3個半年度破億商品概況來看,面部護理套裝億級商品所屬的品牌,已經穩定。比如,外資品牌的歐萊雅、后;國貨品牌的韓束、自然堂、珀萊雅、谷雨、丸美、百雀羚;抖品牌里面的造物者,均是常駐“嘉賓”。
韓束、自然堂屬于穩中前進型品牌:從2024上半年開始,一直擁有至少2款破億商品;珀萊雅和百雀羚屬于成長較快的品牌:珀萊雅在2025年上半年首次擁有3款破億商品,百雀羚則是從2024年下半年開始打出破億面護套裝商品,到2025年上半年已拱出兩個億級面護套裝鏈接。
其中,百雀羚算是該類目近一年半最大的“黑馬”。據業內人士介紹,這一定程度與該品牌更換新電商操盤手相關。近半年,百雀羚與董先生這一頭部達人綁定頗深,其品牌GMV有20%來自該主播。
貼片面膜:被“抖品牌”拿捏,客單價1800+元的原生密碼成最大贏家
近3個半年度,原生密碼是唯一一個一直在貼片面膜億級商品榜單的品牌,且在2025年上半年,拿下類目商品TOP1,以及美妝全品類商品TOP2,單鏈接產生的GMV,僅次于韓束紅蠻腰的單鏈接。關于原生密碼的抖音打法,詳見《客單價1800+元的面膜,在抖音賣了超10億》。
其它沖上億級的,也均是抖音起盤的品牌。比如,以素材投流以及自播打法沖上TOP的溫博士、造物者、EIIO;靠韋雪帶貨起盤的藝星、肌侶、HERBMODA。
液態精華:國際和國貨頭部開始占主導,抖品牌趨弱
2025上半年,韓束、雅詩蘭黛、珀萊雅、可復美、SK-II各有一個液態精華商品破億。其中,韓束377次拋精華的單鏈接GMV,甚至超過了雅詩蘭黛小棕瓶單鏈接的GMV。而在2024年的上、下半年,雅詩蘭黛的商品曾均是該類目的TOP1。
同時,在2024年上、下半年,還能看到嬌潤泉、溫博士等蹭熱門概念的白牌,在這一類目實現商品破億。但可以看到的是,截至2025上半年,這一類目的話語權已回歸到具備原創研發力的“主流品牌”。
潔面皂/潔面產品:抖品牌占主導,溫博士姊妹品牌BUV拿下商品TOP1
從2024上半年開始,抖品牌一直是這個類目商品破億主力軍,比如嬌潤泉、BUV、C咖、草安堂、植祛、傾顏。
其中,BUV綠泥洗面奶一直在半年度破億商品之列。作為“廈門幫”品牌,素材投流是其強項,同時選擇的代言人黃子韜,也是抖音頗具話題度的人物。
眼膜:素說美麗、WIS突出重圍
2024上半年,眼膜品類沒有破億的商品鏈接,不過從2024年下半年開始,KAZOO、素說美麗、WIS開始冒尖。其中,素說美麗在2025年上半年以兩個商品,囊括眼膜品類三分之二的破億鏈接。
作為初代抖品牌,素說美麗的打法難言新意。上半年,其付費投流占比90%。不過比較討巧的是,它卡位了眼膜這個賽道,且用“重組膠原蛋白”這個已經有市場認知度的概念,為其抗老功效做包裝。
64個商品背后的3個關鍵信號: 功效、低價、KOC
總結64個破億商品的主打概念、價位、銷售來源,可以挖掘到它們透露的3個關鍵信號:
美容護膚: 抗衰、美白仍然是功效需求的最大公約數 品類創新是新品牌突破口
主流頭部品牌如韓束、自然堂、百雀羚、珀萊雅、雅詩蘭黛、歐萊雅、丸美、赫蓮娜等均有主打抗皺的億級商品,且切的均是市場份額最大的面部護膚套裝。品牌力+性價比,是這些品牌在對應消費人群中的核心認知,短時間內難以被撼動。
抖品牌如原生密碼、造物者、WIS、素說美麗、肌侶,則是通過眼膜、面膜等創新性品類,往抗衰功效靠攏,也開始獲得一定的市場份額。
美白層面,以韓束、谷雨、C咖等較為強勢,不過也有抖品牌借此冒尖,比如必揚以VC美白淡斑凍干片的產品形態,打入億級商品陣營。
綜合來看,美容護膚賽道頭部格局已經相對穩固,國際國內頭部品牌在主流品類搶占了制高點;但同時,新品牌也仍有突圍機會,比如瞄準消費者功效需求的最大公約數,通過品類創新殺出重圍。
彩妝: 低價是最關鍵的競爭力 但也是最大的威脅因素
這一定程度與抖音彩妝的TOP品牌格局呼應——抖品牌為主。而抖品牌普遍以大眾化定位為主。
2025年上半年15個破億的彩妝商品鏈接中,11個商品價格在100元以下,且多為買一贈一或者贈多,部分商品單支價格可低至30元左右。即便是價格超過100元的商品,也基本有正裝等量的替換裝,換算下來單支價格也在100元以內。
這意味著這些彩妝品牌要非常努力的保持其銷量,才能在GMV上呈現一個好看的數字。這背后往往意味著大量的、持續的廣告費用投入,且容易被更便宜的品牌收割。
前不久《化妝品觀察》專訪抖音某TOP20彩妝品牌時,該品牌負責人便透露,今年以來,消費降級不只對高端品牌產生影響,大眾化彩妝也面臨著更為嚴峻的低價競爭威脅,這導致其抖音退貨率上升10%,造成了大量廣告費用的浪費。
渠道: 品牌自營是大勢所趨 但越來越多的品牌開始卷KOC
從這些億級商品的銷售來源來看,品牌自營已經成為絕對的主流,只有少數品牌的銷售集中于達人帶貨。不過,這并不意味達人之于美妝銷售不重要了。
比如,EIIO、DPDP、傾顏、羅娜女神、ELL相關商品,在2025上半年鋪設的視頻及直播達人數量,都在千人量級。BUV、韓束、蒂洛薇、珂拉琪、C咖、花西子等品牌的相關商品,鋪設的達人量級也在數百人級別。這些達人,絕大多數都是KOC。
華東某抖音TOP彩妝運營總監告訴《化妝品觀察》,在抖音自然流量越來越少、廣告成本攀升的情況下,此前一些依賴于投流的頭部商家,今年也開始卷KOC模式。
他解釋,從抖音生態來說,KOC數量一定是遠大于頭部KOL的,且對接難度更小、對機制的要求更合理、配合度更高,單月產生的收益及消費者觸達面遠大于超頭,對品牌方而言,合作性價比更高。目前,其品牌月度鋪設的KOC,已經突破萬人。
同樣重要的是,海量的KOC鋪設能夠以較低的成本協助品牌,測試出一款新品在消費者端的接受度,并且為品牌是否投入人力物力財力去放大它,提供決策依據。